柳州市人民医院 545001 温小凤 柯 柳
摘要目的:观察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方法治疗肝炎高胆红素血症3例。 结果:3例肝炎患者的胆红素下降显著,肝功能明显好转,无并
发症出现。
结论:胆红素特异吸附是治疗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胆红素;吸附
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往往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目前人工肝支持系统己经成为治疗各种重度肝炎的重要手段,我们开展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例均为2006年6月~2006年10月在我科的住院患者,年龄34~56岁,平均42岁,均为男性病人,其中瘀胆型肝炎1例,慢性乙型重度肝炎2例,均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血清胆红素持续大于300ūmol/L,无肝性脑病、腹膜炎、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症等并发症,开糖尿病、高血压、肺部感染等合并症。
1.2治疗方法
3例患者常规应用甘利欣、丹参和思美泰等对症支持治疗,在症状无改善、胆红素持续不降或进一步升高的情况下加用胆红素特异性吸附疗法。我们采用日本Plasauto-iQ全自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吸附器为BRS350,血浆分离器OP-08W,血液回路PT-920NL,治疗量3000ml,血流量为100ml/min。治疗前给予地塞米松10mg,治疗中根据凝血酶原时间(PT)调整肝素用量。治疗中给予心电监护,监测呼吸频率、心电图、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查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氨(NH3)和电解质、血常规、血糖等指标。注意观察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2 结果
本组3例共计进行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4次,其中1例做2次,1例进行胆红素吸附治疗后3天做了一次血浆置换术。3例患者经进一步的药物治疗,肝功能等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后出院。
2.1人工肝治疗对临床症状影响
3例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精神状态好转,乏力及腹胀减轻,食欲增加,皮肤及巩膜黄染明显消退,且治疗中无不良反应发生。
2.2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血氨的变化(见表1)
患者经胆红素吸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氨水平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平均下降46.1%及45.3%,最大降幅分别为209.8ūmol/L及135.0ūmol/L。此外,转氨酶、胆汁酸均有一定程度的好转,而凝血酶原时间变化不大。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血氨的均值比较(X±S)
检测项目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TBiL(ūmol/L) 393.1±63.7 212.8±41.4 4.748 0.003
DBiLūmol/L 249.4±37.2 137.0±22.8 5.154 0.002
ALT(U/L) 153.0±151.5 98.3±116.7 0.573 0.588
AST(U/L) 161.5±186.7 74.5±59.2 0.888 0.408
TBA(ūmol/L) 140.0±83.9 69.4±46.0 1.478 0.190
PT(S) 14.0±2.8 13.6±3.0 0.172 0.869
NH3(ng/L) 77.3±24.4 41.3±4.8 2.901 0.027
2.3血电解质及白蛋白、血常规、血糖变化
治疗前后分别检查了患者血浆白蛋白、血清钾、钠、氯、血糖、血常规、血气分析等,除白蛋白、血小板在轻微下降外,其余无明显改变。
3讨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功能受损,造成机体严重代谢紊乱,体内胆红素大量蓄积所致。以往仅把高胆红素水平作为肝功能不良的一个信号,但研究认为高胆红素是一种内源性毒素,可导致心、脑、肾等多脏器损害,甚至引患者死亡。因此胆红素升高水平和速度是临床上判断肝脏能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人工肝脏是借助体外机械、化学或生物性装置,暂时及部分替代肝脏功能,从而协助治疗肝功能不全、肝衰竭或相关肝脏病的方法。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是其方法之一,BL-300胆红素吸附器中的吸附剂主要是一种乙烯基苯共聚合体阴离子树脂,运用其树脂中正负电荷、亲水及疏水基团相互吸引的原理对血浆中的胆红素有特异性的吸附。本组3例患者都经过了较长时间各种药物治疗,但高胆红素血症持续不降,部分患者还有进一步升高趋势。我们对这3例难治性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应用BL-300胆红素吸附进行了4例次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治疗后总胆红素平均下降46.1%,部分患者治疗后血清胆红素虽有一定的反弹上升,但经第2次的治疗胆红素很快下降到安全水平,再继续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短期内病情很快稳定、恢复,提示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在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方面有较可靠的作用,是治疗肝炎高胆红素的有效方法。
张帆 、邹春毅用血浆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重症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且在治疗中观察到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除了对胆红素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外,对部分患者转氨酶、胆汁酸、血氨也有一定的改善,对血常规、电解质无明显的影响,而血浆白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有轻度的下降。本组也观察到相类似的结果,但由于治疗例数尚少,转氨酶的改善尚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对血浆白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有也可能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汪茂荣等运用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时死亡率为41.4%,主要与患者合并严重感染、消化道大出血、肝肾综合症及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有关。本组患者因无合并症及并发症,治疗效果较好。血浆置换也是较有效的人工肝治疗方法之一,其最常见的并症为血浆过敏反应,可高达30.5%。而胆红素吸附对胆红素及胆汁酸的清除作用仅次于血浆置换,由于对胆红素有较强的特异性吸附作用,在治疗过程中不需要补充血浆、蛋白等血制品,因此不存在交叉感染、过敏等不良反应,较血浆置换更安全,也节约了医疗资源。因此在临床上尤其是在血源紧张,血浆置换术治疗受到限制时,对于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可采用此方法。